【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十四五”期间,我国促进技术、数据、人才等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向“新”发力,以“质”取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十四五”期间,我国促进技术、数据、人才等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向“新”发力,以“质”取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9月26日上午,2025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暨知名民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陕西西安召开,会上发布了《2025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其中56家民营钢铁企业上榜“2025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
9月1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25中国企业500强》名单,《2025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2025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2025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等榜单一并予以发布。
雅加达讯。13 家钢铁企业成功完成了由印尼工商会(KADIN)净零中心(NZH)联合世界资源研究所印尼办公室(WRI Indonesia)及国际工商界可持续发展理事会(IBCSD)共同举办的第三批企业援助计划(Corporate Assistance Prog
凌晨三点,某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实验室里,检测员小陈还在对着满桌的纸质记录反复核对 —— 客户临时变更了检测项目,原本的流程要全部推倒重来;另一边,钢铁企业的质量负责人正为无法实时追踪炉号数据而焦虑,错过工艺调整窗口期可能导致整批产品报废。这些场景,或许是无数实验
在钢铁工业迈向智能制造的进程中,质量管控已从传统的 "事后检验" 转向全流程的 "精准预判"。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作为连接检测数据与生产决策的关键枢纽,正通过数字化手段破解钢铁企业在原料把关、工艺监控、成品放行等环节的质量难题。本文将系统解析 LIM
建筑业一直以来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需求走弱、能效低下严重掣肘了建筑业的发展,未来建筑业需要由“增量”向“提质”转变。建筑工业化升级趋势下,装配式建筑、模块化生产或将逐渐替代传统的建筑模式。面临这样的转变,建筑钢材供应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自身产
在钢铁企业的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面临着一场无声的 "数据战役"。某特钢企业的调研显示,检测人员每天竟要耗费 38% 的工作时间在数据转录上,一份检测报告从生成到流转平均需要 72 小时。更令人揪心的是,人工操作导致的误差率高达 0.5%,这对于追求 "六西格玛
传统钢铁检测中,技术人员每天要花费 38% 的工作时间在数据转录上,检测报告平均流转耗时高达 72 小时。更令人揪心的是,人工操作导致的误差率高达 0.5%—— 这个看似微小的数字,在追求 "六西格玛" 质量管理的现代钢铁企业中,可能意味着数百万元的损失。实验
8月9日,京诚数科公司总承包的辽宁抚顺特钢减定径改造项目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并顺利实现连续生产。该项目作为京诚数科公司实施的首个机电一体化总承包项目,彰显了其在冶金行业总包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工程管理能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 姜维: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期,国际竞争格局重塑的窗口期,以经济效益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行业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季度信息发布会的数据,第1季度,重点统计钢企利润总额达到182.51亿元,同比增长109.66%;平均利润率为1.40%,同比上升0.78个百分点。尽管一季度行业利润有所改善,但仔细咂摸,这份“开门红”的成绩单其实难掩“脆弱”,“金三银四